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临床应用

乌梅丸临床应用医案四则
发布日期:2024-07-08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和《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治疗厥阴病之主方。因经文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之语,后世视此方为治蛔和治久利之方。然自清以来,诸多医家却多用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多种疾病。浙江省杭州市名中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沈一山运用乌梅丸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良效。现将部分医案运用体会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咳嗽案
     王某,男,83岁。2012年11月19日就诊。患者咳嗽旬余,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炎,左下胸膜增厚”,后半夜咳嗽明显,痰中带血,口干鼻衄,背冷,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缓。
     方药:乌梅10g,细辛3g,桂枝6g,党参10g,制附子6g,炒黄芩10g,炒黄连3g,干姜6g,白茅根15g,麦冬10g,当归10g,甘草6g,3服。
     11月22日二诊:患者诉咳嗽减轻,无咯血,舌脉如前,原方加紫苑、款冬花各10g,继服5服而愈。
     按:咳嗽可由外感或内伤多种病因引起,使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该患者症状多,既有咳嗽、咳痰稀白、背冷、便溏、舌淡等一派寒像,又见痰中带血、口干鼻衄等一派热像,初觉不知从何处下手,当获知咳嗽发作时间在后半夜,顿时想到此乃厥阴病主时,故以乌梅丸加减治疗。其中黄芩、黄连、党参、干姜有泻心汤之意,既能平调寒热,又辛开苦降,使升降有序,咳嗽迎刃而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篇:男子长期胁痛腹胀,经方递进攻克肝经久疾

下一篇:【五运六气临床应用】顾植山善用苁蓉牛膝汤验案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