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临床应用

感冒治验三则
发布日期:2025-02-25

感冒俗称“伤风”。盖以“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骨空论》),为诸邪之先导,因此中医内科把感受触冒风邪引起的以鼻塞、咽痛、流涕、喷嚏、头疼身痛、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疾病称之为感冒,或谓之冒风、冒寒、伤寒等。临床上,感同一时邪,每因感受者个体差异,而表现出寒、热、湿、郁等不同证候。这些因人而异的特异证候,正是中医辨治外感的着力点和抓手。今辑辨治感冒验案三则与同道交流。

哺乳期感冒

患者女,30岁,因“头疼身痛、鼻塞、发热1周”于2019年12月20日来诊。剖腹产术后47天。自诉1周前,因夜晚照看孩子受凉,头疼身痛、打喷嚏、流清涕、流眼泪、咽痛、咳嗽。因担心用药影响母乳,没有及时用药。自用姜糖水1天,症状稍缓后反复。求诊于附近诊所,服中药(清热解毒类药)3剂,症状无改善,反增身困、欲睡、面肿、眼痛。刻下:头疼身痛,面肿、眼痛,鼻塞、流清涕、流眼泪、打喷嚏,咽痛偶咳,体温38.7°。口干、饮水不多,身困、欲睡。舌咽淡,右尺关中取弦缓,左尺关弦缓。

处方:麻黄8g,桂枝7g,杏仁7g,甘草7g,桔梗7g,石膏15g,黑附片3g,细辛3g。2剂,颗粒剂,开水冲服,日3次。嘱若汗出、症减,继服1次停药,药不尽剂。

12月22日二诊:述服药1次后头疼身痛明显减轻,身体舒缓;服2次后涕泪止、面肿、咽痛已,热退,精神佳,咳嗽未作。因无明显汗出,自感药效甚佳,不舍停药,尽服余药。现仍口渴、上腭干。原本产后40天停止的恶露,今日复来少许,小腹微痛,腹诊无压痛。询知产后曾作2次超声检查无异常。继用前方,去细辛、桔梗,加当归。处方:麻黄7g,桂枝6g,杏仁6g,甘草7g,石膏15g,黑附片3g,当归7g。1剂,颗粒剂。嘱少量频服,调营卫、展津液、复气血。嘱服药期间,凡用药、进餐,身热汗出时,慎避风寒,以免重感。

按 前期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痛、头身疼痛为外感表实麻黄汤证。前医以身痛、咽痛、发热为流感热毒,予清热解毒,过用寒凉,致表邪不解,肺失宣展,饮溢面肿;邪气不从表散,内趋少阴而嗜睡,故以大青龙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桔梗,温清解表,通阳化饮利咽,太少同治而取效。

原本停止1周的恶露,药后复行(随访当日干净)。是表邪郁闭时久,营卫俱实,予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宣动透达,动“癥坚”(瘀滞),畅营卫,汗血同出,即前人所说之“红汗”,所谓“衄乃解”也。

焦虑证患者感冒

李某,女,61岁,因“感冒发热1天”于2019年12月9日就诊。李某为治疗中的失眠症患者,长期烦满、焦虑。初诊时,表情沉滞悲苦,唉声叹息,不愿说话。但讲起自身病痛则语音洪亮,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时据咽堵、口干黏苦、心烦急、右胸胁胀闷、乏力、手足凉、舌苔中后白腻,予全国名中医黄煌的经验方八味除烦汤合四逆散(合成八味解郁汤)加苍术。药后心情较前舒畅,睡眠改善,精神佳。12月8日菜园劳动,脱衣受凉,致鼻塞、身冷乏力、肩背沉困,体温37.9℃,自用小柴胡颗粒2次热不退,一宿未眠。刻下:鼻塞、咽堵,口干黏苦、口秽,发热、身冷乏力,右肩背沉困、右胸胁不舒,手足冷。舌淡、根苔白,右尺关微紧弦缓,左尺关微紧缓。仍予前方,易苏梗为苏叶,重柴胡、黄芩。处方:厚朴15g,苏叶12g,茯苓15g,半夏15g,枳壳15g,栀子6g,连翘9g,黄芩12g,柴胡25g,白芍12g,甘草10g,苍术10g。2剂,水煎服,日3次。

药未尽热退,睡眠改善,继服此前调理方,日2次,服2天休息1天。

按 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为黄煌经验方。八味除烦汤,由半夏厚朴汤合栀子厚朴汤加连翘、黄芩、枳壳组成。常用于心胸烦闷不舒之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因患者手足冷,乏力,胸胁不舒,合用四逆散,与方中半夏厚朴汤,适成八味解郁汤。方方合用,具疏肝胆、伸内郁、除烦热、理三焦之功。因该案患者原有焦虑、烦满,气郁不舒基础上继发外感,必理气、解郁、疏表同步进行,不然内郁不解,则无从达表以和里。故不纯以解外,仍用原方重柴胡、黄芩,易苏梗为苏叶,疏解透达、理三焦。标本兼顾,整体调治而全功。

暑期感冒

陈某,男,31岁,因“发热、多汗”于2019年7月24日来诊。自诉因赶工期,加班工作,适逢高温,汗出较多,频频饮冷,以凉水浇头。日前觉头懵、背沉、多汗乏力,清涕如水长流不止。当时以为天热所致,转阴凉处,则背凉,清涕、汗出更多;暴晒太阳下,反汗出、清涕减少,人更舒服。自用重感灵2次无效。刻下:头懵,背沉,发热,体温38.3°C,多汗,清涕不止,食纳减,大便软、1~2日一行,小便微黄量少,双脉微紧缓大,舌咽淡。

处方一: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2g,大枣7枚,生姜7片。1剂,嘱先以本方,水煎,温服1~2次,以汗收、清涕减少为度,药不尽剂。处方二:金银花30g,连翘30g,竹叶12g,荆芥15g,牛蒡子10g,淡豆豉12g,薄荷7g,甘草12g,桔梗12g,芦根15g。2剂。嘱待服桂枝汤、汗收、清涕减少,颜面热时,停用前方桂枝汤;续服处方二银翘散。温水浸泡20分钟后速煎,煮开2~3分钟,停火静温,2~3小时一服,不拘次数,热退为度。

上午10时取药至午后,服桂枝汤2次,觉头懵,耳如蒙,脸微热(热浮与上),清涕、汗出明显减少,身冷已,停前药。续用处方二银翘散,至25日中午,凡六服,热退、汗收,头身清爽停药。

按 该病起于炎暑,发泄失司,频频饮冷冲凉,致热郁寒遏,营卫失调。多汗清涕,喜热恶寒,为桂枝汤证;药后汗收、涕减,面热耳蒙,阳热上浮,正“风热上受”银翘散候。两方先后,解肌、清透,共成达表祛邪之佳效。(邓舒群  河南省信阳市西关中医门诊部)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张恩树治疗脑卒中经验

下一篇:白头翁汤治疗严重口苦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