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新闻资讯
图为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3月22~23日,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市光明区举行。这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医药系统首次聚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高规格会议。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相隔六年,已举办七届的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更名为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时,投身、关注中医药事业的人们再度聚首,共谋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人意气风发,带着新时代十年的成就经验自信步入会场,带着对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期望聆听发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应时代与群众的呼声,中医药人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
贯彻二十大精神,指引高质量发展
3月22日上午9时,深圳光明区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千人会场座无虚席,全国中医药事业产业界人士代表齐聚一堂,共襄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盛举。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大会并致辞:
“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中医药的服务供给水平高起来。”
“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中医药的多元价值活起来。”
“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中医药的事业产业强起来。”
“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中医药的保障体系立起来。”
致辞高屋建瓴,代表着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深刻领悟,揭示了新时代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也向中医药全行业以及全体中医药人明确了未来如何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中医药行业的盛会,对我们在新征程中如何走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意义深远。”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林天慕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谋划,求真务实,统筹推进吉林省中医药工作,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听完余书记的致辞,我们对中医药发展的前景、对于智慧中药房的价值和产业发展方向都有了更强大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深感身上责任和使命重大。”苏州信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海英表示,自己对中医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了。
余艳红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制度供给前所未有,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独特优势,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推进“四个建立健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新征程步伐加快,如何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怎样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余书记在致辞中直接点明了促进创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这给了我们企业在中医药市场发展的强烈信心,大会传递出的利好信号和话语令人十分振奋。”北京忠升中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晨飞表示。
“大会吹响了加快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我们深受鼓舞,干劲儿倍增!现在,全国上下都在铆足了劲发展中医药,我们也要迎头赶上,提高创新能力,为山西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山西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副院长连玉伍表示,今后一定要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步伐,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凝聚合力,奋进步伐强信心
在本次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高峰论坛环节,中医药行业内外的各界人士以多维视角从不同侧面,解读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透视行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凝聚多方合力共促中医药事业奋进。同时,大会还分设“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和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论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论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论坛”等四个分论坛,来自各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中药企业家等深入研讨交流。
“大会主旨报告高屋建瓴,全面回顾了新时代中医药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我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健康时报记者林敬多年来深耕医药卫生领域尤其是中医药行业报道,她感受到,这次大会向全行业全社会传递了新时代新实践新理念,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从此可窥一斑。
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可建表示,院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离不开对行业前沿发展动态的方向性判断,对政策的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听完高峰论坛各位专家的报告,我们对政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更清晰地了解到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向规划和战略部署。这为我们今后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方向提供了思路。”
发展和创新,是在论坛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随着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化引领中医药科技突破与发展,解读中医药复杂原理,发展中医药创新条件已基本成熟。与会专家表示,建立多元组学生物技术(BT)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IT)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创新前沿技术平台,中医药科技创新新赛道已经铺就。
本报记者 罗乃莹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