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学术会议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0-31

10月25日至26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联合承办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流派传承人及第三批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等200余人参会。

开幕式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传承创新处处长刘怡讲话

刘怡处长首先介绍了全省名中医、学术流派及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同时指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传承是第一步,传承的核心在于中医药人才。”他强调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三点要求:1.聚焦体制机制,加强全省统筹联动;2.聚焦数字赋能,推进智慧中医建设;3.聚焦人才培养,深化师承教育模式。希望省名中医研究院,省中医药学会,省中医院,继续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放大浙江名中医及学术流派的辐射作用。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高祥福致辞

高院长指出,要继续加强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作用,做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挖掘,以及流派的学术思想的梳理,依托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加快探索中医药现代化新路径,不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英超致辞

刘院长表示,希望名老中医传承分会继续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疗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为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张丽萍主持开幕式。

会议期间,22位专家学者在主论坛及青年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展现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

主论坛

主论坛上,11位知名中医药专家围绕名老中医经验及学术流派传承、中医药文化、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中医药成果转化等分享交流,深入探讨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前沿热点问题和传承创新模式,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国医大师杨震作《关于“气一元论”的源流与探讨》视频报告,从“气一元论”入手,阐述天地人发生发展规律,阐明了气在中医诊治上重要意义,立足宏观,整体把握,对于认识健康与疾病,指导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着现实意义。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冯全生作《温热湿热理论与临证》报告。冯校长高屋建瓴,基于《温热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对湿热类温病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经验的分享及对中医学术发展规律的探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院文化建设首席专家胡春福教授作《中医药文化觉悟与学术传承》报告。胡教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带来一场中医文化盛宴,强调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可谓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中华中医药杂志》社社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流派传承分会副主任委员闫志安作题为《医道求真》报告。闫社长从求真、释真、悟真着手,重新解读《黄帝内经》,明彰经典,参悟医道之真,探求传真之法。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国医名师肖鲁伟教授作《真实世界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报告。肖鲁伟院长从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性、政策举措、活态传承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的构建和思考,为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凝练并创新学术思想提供方法学参考。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教授、天津市名中医贾建伟主任医师作题为《从“阳化气,阴成形”看命门——三焦气化的气机升降关系》报告。贾教授先谈三焦、再说命门,结合老师钱英教授的临证经验谈自己对于三焦气化的气机升降关系的认识。

浙江省药监局药品注册与监测评估处三级调研员金樟照作《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相关政策解读》报告。深入讲解了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备案的程序和资料要求,为与会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鼓励医疗机构开发符合临床需求的制剂。通过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鼓励医疗机构将有效、安全的制剂进一步开发成新药,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名中医高祥福作《叶氏内科流派传承与发展》报告。高院长通过对叶氏流派学术传承脉络的梳理和分析,阐述了叶氏内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全过程,再现了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独特优势以及一代代中医大家的风采所在。

浙江中医药大学宋捷民教授作《<本经>药物效用解难与临床应用》报告。宋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了《本经》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价值,列举了《本经》中药的品种、药量、毒性、配伍等,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系统性、纲领性、代表性的解读。“医不知药,难成大医”,在医药分家的当下,让大家更立体地认识了中药学的知识,意识到重读、细读经典,医药结合的重要性。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名中医施维群教授作《医路典籍指引,不断实践创新》报告。施教授以最真实的语言阐述了其50从医余年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理论及临证特色经验,其中蕴含着施教授从医生涯的感悟与智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也是分会主委张丽萍教授作《打造“五有”工作室,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报告。张院长从工作室(站)建设的重要性、工作室(站)建设的具体任务以及工作室(站)建设的奉化实践三方面展示了自己对于建设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站)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的路径。

青年论坛

工作室建设青年论坛上6位专家学者围绕做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高质量建设发展,如何担负好名老中医经验及学术流派传承的青年使命、如何用好用活经典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分享了独到见解与感悟体会。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倪伟副主任中医师作了题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经验分享》报告,以施维群名中医工作室为例,介绍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的经验。

浙江省中医院中医药博物馆朱博副馆长以《中药师在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实践与创新》为题,以方土福工作室工作室为例谈中药的鉴别,以钱国良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为例谈中药的炮制,以汤军工作室为例谈中医与中药合作,以中药师角度谈传承工作室建设。

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曾佳丽主治医师以《王氏肾科流派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全面展现了国医大师王永钧教授学术思想以及其王氏肾科流派的传承及其内涵。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沈冬副主任中医师以《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心得体会》为题,借助现代医学肌骨超声的应用,详细介绍应用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

安吉县中医医院王喜波主任中医师以《经方在骨伤科的应用》为题,分别介绍了经方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炙甘草汤在骨伤科疾病的应用。

永嘉县中医医院赵建南副主任中医师的《永嘉医派概况及其传承发展》围绕永嘉医派的概况、再起、发展及传承展开,全方位梳理了永嘉医派的学术脉络。

优秀论文颁奖

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投稿71篇,大会评选出11篇优秀论文,并进行了颁奖。

一等奖:《施维群从肝论治失眠症用药规律研究 》

二等奖:

《傅晓骏名中医“健脾补肾,化瘀祛浊”思想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

《基于“六郁”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与治疗》

《五福健膝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三等奖:

《裘氏妇科论治PCOS不孕临证经验》

《王邦才教授基于“以通为和”理论治疗头痛经验探述》

《何迎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疲劳综合征临床经验总结》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运用麦芽的临证探微》

《常青教授运用“祛邪攻癌”药治疗胃癌经验撷菁》

《群师带群徒模式助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裘昌林教授从痰论治重度获得性脑损伤后昏迷的思路探析》

学术论文交流

学术论文交流环节上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涵盖了中医药的多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陆佳宁中医师以《裘昌林从痰论治重度获得性脑损伤昏迷的思路探析》为题,分析总结了省国医名师裘昌林教授运用中医中药辨治昏迷的临床经验。

浙江中医药大学22级研究生周纯子以《施维群从肝论治失眠症用药规律研究》为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了施维群教授治疗失眠的处方数据,探索其核心用药。

浙江中医药大学23级研究生薛霖龙以《王邦才教授基于“以通为和”理论治疗头痛经验探述》为题,从“以通为用”的理论渊源、病理生理、以及应用几个方面赋予传统理论崭新的临床实践。

绍兴市中医院胡松峰主任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开展《五福健膝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解读中药学原理。

金华市中医医院熊荣兵副主任中医师作《傅晓骏名中医“健脾补肾,化瘀祛浊”思想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报告,分析阐述傅晓骏教授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所在,探讨傅晓骏教授诊治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年会主持人风采

常委会、全体委员会、

青年委员会

此外,本次年会还举办了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和委员会议暨第二届青年委员会换届会议,就分会的工作计划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规划。

展望未来,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将与学界同仁戮力同心,紧密围绕“传承创新发展”的主线,发挥“名老中医经验与流派活态传承”的优势,强化交流,互鉴学术,深耕经典,提升临床,服务健康,传播文化,共同擘画中医药传承发展新蓝图,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来源 :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

上一篇:世界中联神志病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在哈尔滨成功召开

下一篇:2024年浙江生命健康学会联合体中医药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瓯江中医药论坛在丽水成功举办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