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临床应用

从“少阴病欲解时”论治不寐
发布日期:2025-08-08

不寐又称“失眠”,以入睡困难或多梦、眠浅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甚者彻夜难眠为主要临床表现。《黄帝内经》中关于此病有“目不瞑”“卧不安”等论述,如《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阐述阴阳失交是不寐的基本病机。不寐病位主要在心,病因常见饮食不节、情志失和、久病体虚等。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等以失眠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照本病辨治。

于秀梅系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笔者跟师学医时见一不寐患者,疗效颇佳,现整理分享如下。

赵某,女,62岁,2024年11月15日来诊。主诉:入睡困难1周。患者1月余前患感冒发热,自服退烧药汗出后渐痊愈,1周前出现入睡困难,既往体健。刻下: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症状在晚近11时至凌晨5时左右最为明显,似睡非睡,烦乱不安,腰酸,纳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左脉弦大,右脉弦细。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心肾不交证)。

治则:清热养阴,交通心肾。

方用黄连阿胶汤:黄连4g,黄芩2g,白芍2g,阿胶3g,鸡蛋黄1枚(自备)。1剂,嘱患者先煎黄芩、黄连、白芍,去渣后将阿胶烊化,再放入鸡蛋黄,搅拌放温后即可服用。同时根据运气耳穴理论,选择少阴枢部位行耳穴压豆。

翌日患者药后一夜安眠,诸证若失。1周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 《伤寒论》六经病篇每篇均有一条关于本经病欲解时的条文,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等,提示本经正气旺盛、可祛邪外出、疾病渐趋痊愈的时机,实际虽不全然如此,但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于秀梅老师认为此条“但欲寐”并非嗜睡,而是欲寐而不得,可以此指导失眠患者的辨治。若见脉沉微细、畏寒,多为少阴寒化,可用附子汤、真武汤之类加减;若见脉微细数、心烦,多为少阴热化,可视具体情况选用黄连阿胶汤、猪苓汤之类加减。本案失眠患者症状在晚近11时至凌晨5时左右最为明显,符合“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的病机规律,故结合舌脉从少阴热化证论治,选用黄连阿胶汤,因方证切合,用药精当,故疗效颇佳。

关于六经病欲解时,部分医家认为相关内容无甚意义,不能有效指导临床,其实不然,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时间医学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从疾病时间规律入手辨证施治的有效案例比比皆是,本案亦是其中之一,足可见其现实意义。龙砂医学流派顾植山教授认为“欲解时”即“相关时”,疾病可以在某个特殊时间段好转,亦可能在该时间节点发生、加重。于秀梅认为“欲解时”即“欲剧时”,二者并不冲突,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解”是对正气胜邪、祛邪外出的疾病渐愈趋势的概括,“剧”是正邪相争,症状明显,一为现象,一为本质。

关于方药用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谷越涛教授曾提出行医“五个最”,即用最少的药味,最小的剂量,最便宜的药物,达到最快、最高的疗效。于秀梅老师传承其学术思想,认为大剂固然可起沉疴,小剂量方药如能运用得当,既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避免资源浪费,亦可效如桴鼓。如已故山西名医李翰卿先生曾治一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处方中白芍用0.6克,茯苓、白术、附子等药仅用0.3克,疗效却出人意料(出自《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内科专家卷》)。可见无论大剂小剂,关键是识准病机,方可一击必中。(邱海彤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温运中阳治银屑病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