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医案
邹小龙
(广东深圳518067)
【摘要】目的观察家传健脾和肝汤对胃脘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胃脘痛患者作为样本,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采用家传健脾和肝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家传健脾和肝汤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仅为78.13%,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64例胃脘痛患者,通过采用家传健脾和肝汤为治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在临床中的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胃脘病;家传健脾和肝汤;安全性
近年来,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胃脘痛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上腹部胃脘处疼痛,发病机制多于饮食不节、忧思烦恼怒等有关,使得患者出现气机不畅,从而造成胃部的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1而随着中医理论的快速发展,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现已取得可喜的效果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在对胃脘痛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采用家传健脾和肝汤,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胃脘痛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性。[2]本研究对本院2013年1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64例胃脘痛患者作为样本,对家传健脾和肝汤在胃脘痛方面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3年1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作为样本,在分组过程中,采用随机分组方式,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2例。在样本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共有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分布在21岁到65岁的范围当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21±3.45)岁。在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需要采用家传健脾和肝汤进行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服用的家传健脾和肝汤按照9g白芍,4.5g炒防风,6g陈皮,9g炒白术,9g白蒺藜,9g山药,9g炒扁豆,9g丹参,15g麦芽,15g炒谷配制。而成,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3]对比两组患者在服用1个疗程之后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在两组患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之后,采用统计学工具SPSS18.0进行计算,采用t检验,衡量标准则选择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家传健脾和肝汤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仅为78.13%,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用药一个疗程后对家传健脾和肝汤治疗组患者全部进行肝功和肾功检查并随访1年均未发现副作用,安全性稳定。
表1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
组别(例)例数(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21614293.75%
对照组321015778.13%
3 讨论
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胃脘痛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上腹部胃脘处疼痛,发病机制在于饮食不节、忧思烦恼怒等,使得患者出现气机不畅,从而造成胃部的病变,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而随着中医理论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在各类疾病质量当中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对胃脘痛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家传健脾和肝汤,能够有效地实现治疗效果的改善,保证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对于胃脘痛患者来说,其自身的病程相对较长,同时治疗难度很大,这就使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辨证,从而采取恰当的用药方式,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坚持长期服用,同时治疗过程中药对情绪进行有效的把控,做到心平气和,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实现治疗效果的改善。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家传健脾和肝汤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仅为78.13%,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并且用药一个疗程后对家传健脾和肝汤治疗组患者全部进行肝功和肾功检查并随访1年均未发现副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临床治疗当中,胃脘痛患者通过采用家传健脾和肝汤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实现自身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在临床当中的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赵娟,顾克明,肝胃不和型胃脘痛选择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33):179-179.
[2]曲东辉,陈宇光,焦志玲.曲生教授运用温中健脾行气止痛法治疗胃脘痛经验选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512-5513.
[3]房鹏,赵峻,李少玲,等,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2):138-142.
桑椹:
【别名]葚,桑实,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果,桑粒,桑藨。
【汉语拼音]sāng shèn
【植物形态]干燥果穗呈长圆形,长1~2厘米,直径6~10毫米。基部具柄,长1~1.5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果穗由30~60个瘦果聚合而成;瘦果卵圆形,稍扁,长2~5毫米,外具膜质苞片4枚。胚乳白色。质油润,富有糖性。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大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息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①《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②《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③《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④《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6)《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⑦《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⑧《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⑨《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
《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上一篇:经方临床治验举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