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大柴胡汤加减治术后反复腹痛发热案
发布日期:2024-09-30

肝胆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创面损伤,在创面未受到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发热症状,可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若手术涉及胆道重建,改变了胆道的解剖生理功能,则可能因胆肠吻合口狭窄、肠袢功能紊乱、胆道压力增高、胆管积气、肠道菌群移位等原因,造成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恶心或胆管炎症状,此时亦可采用大柴胡汤疏肝利胆、和降通腑。现举验案一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刘某,男,68岁,2022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肝胆手术后反复腹痛、发热近2年。患者2年前反复出现腹痛、发热症状,半年内先后因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肝囊肿行胆管、胆囊和肝囊肿切除手术,此后每10天左右就会出现腹痛、高热症状,每次均需住院治疗才能好转。严重时1年内因腹痛、高热住院30余次。某次住院(具体时间不详)后,经对其胆汁细菌培养发现,系大肠杆菌造成的逆行胆道感染。患者既往有肝囊肿、胆结石、胆囊炎、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失眠症、便秘等病症。刻下:患者拄拐步入诊室,声音洪亮,发热(体温39℃),腹痛、腹胀,便秘,大便3天1次。舌红,苔黄燥,脉弦数长而有力。

辨证:少阳阳明并病,大柴胡汤证。

治法: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泻热通腑。

方用大柴胡汤加减:麸炒柴胡12g,黄芩12g,法半夏9g,党参16g,姜厚朴16g,生大黄6g,生白术30g,生白芍16g,木香12g,乌梅12g,蒲公英16g,麸炒枳实16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12月6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热退,大便通畅而未见大泻下,服药过程中出现轻微发热症状1次,热势不高,未经住院而好转。舌脉同前,仍治以前法,守上方去乌梅、麸炒枳实,大黄加至9g,加麸炒枳壳16g。14剂,煎服法同上。药后患者大便通畅且无泻下之症,短期内未见腹痛、发热,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随后嘱咐患者长期备药,若出现便秘,则服药1~2次,以始终保持大便通畅,且1日1次为宜。守上方加减服用半年后,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即使偶有发热,但热势均不高,无需住院治疗即可好转,且发热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2023年8月随访,患者已有3月未见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但因肝胆手术后,局部解剖生理结构永久性改变,仍需长期备药、服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病情反复。

按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为少阳病兼里实证而设,有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组成。因少阳病未解,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又兼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炙甘草以免补中碍邪;加芍药和营,缓腹中急痛,加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合为少阳兼里实两解之剂。“腑以通为用”,患者素体阳旺,便秘日久,腑气不通,气机上逆,而致肝胆疏泄失常,而见反复腹痛、发热等症,及至手术切除胆管、胆囊、肝囊肿,其腑气不通之根源仍未解除,故仍见反复腹痛、发热症状,故治疗之关键,不在手术而在通腑,腑气通则诸症可除。患者舌红、苔黄燥、脉弦数长而有力、高热,可知病在少阳、阳明,当用大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泻热通腑,因其年事已高,屡经手术治疗,故加党参、白术以扶助正气,且重用生白术有通便作用,可健脾助运且减少大黄用量;因其热实,故去生姜、大枣,加蒲公英清热、利胆;因腹痛剧烈,加乌梅助芍药止痛;因其腹胀,加木香、厚朴助枳实行气消痞。

患者服药后全然无腹泻症状,病情亦随大便通畅而基本治愈,考虑到患者肝胆局部解剖生理结构永久性改变,极易出现逆行感染,治疗始终难竟全功,故加重大黄用量,同时去乌梅,改枳实为枳壳,便于长期服药以保持大便通畅,最终以减少复发次数、减轻复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

自2022年11月至今,患者经过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再未住院治疗,生活质量较前大大提高。近期复诊,患者精神爽惠、声音洪亮、心态乐观,基本达到治疗目的。(王安军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小柴胡汤治尿路感染后情志抑郁案

下一篇:顾中欣从痰瘀论治急性脑梗死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