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唐远山妙用熟地黄治足跟痛
发布日期:2024-11-29

竹从叶上枯,人从足下老。人年老后,腰腿疼痛的病症非常多,足跟痛是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长时间站立行走、久坐突然起立时感到疼痛,严重时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属中医“骨痹”。过足跟的经络主要为足三阴经,多从肝脾肾三经辨治,足跟痛多以肝脾肾虚衰、气血亏虚为本,兼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劳伤过度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笔者跟师陕西省西安市首届名中医、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唐远山学医,现将唐远山治足跟痛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此医案中重用熟地黄,体现了“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之意。

周某,女,44岁,因“双下肢沉困伴足跟疼痛7月余”于2024年1月24日初诊。患者7月前因“子宫异常出血”于西安市某医院住院,诊断为排卵障碍、宫颈息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经诊疗出院后,因劳累出现双下肢沉困,足跟痛,有烧灼感,行走后加重。平素畏寒,受凉后出现呕吐,前日因受凉出现呕吐清水样物。刻下:口干口渴,多饮,无汗,纳可,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平素情绪急躁易怒,外阴干痒,二便调。月经量可,色暗,有血块,末次月经为2024年1月4日至9日。舌暗,苔薄黄根腻,脉左关沉。

诊断:虚劳(肝肾阴虚)。

治则:填精益髓,补益肝肾。

处方:仙鹤草、熟地黄、茯苓、白术、白茅根各30g,黄芪45g,桂枝、甘草、莪术各10g,炮姜6g。12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温服。

3月1日二诊:服药后双下肢沉困伴足跟疼痛减轻,胃脘部胀满不适,无烧心反酸,无恶心、干呕,腰背肩部酸困。末次月经2024年2月23日至28日,小腹胀。舌暗,苔薄黄,脉沉。处方:黄芪60g,白术45g,熟地黄、菟丝子各30g,制何首乌、茯苓、补骨脂、木瓜、赤芍各15g,桂枝、炙甘草各10g,砂仁6g。12剂,煎服法同上。

3月15日三诊:服药后双下肢沉困伴足跟疼痛改善,胃脘部晨起、夜间仍有胀满不适,睡眠好转,近期情绪好转。舌脉同前。处方:熟地黄、姜半夏、菟丝子各30g,川牛膝20g,麦冬、补骨脂、赤芍各20g,白芍、炙甘草各10g,肉桂、砂仁6g。12剂,煎服法同上。

按 患者以“双下肢沉困伴足跟痛”为主要症状,但患者初诊时诉感冒受凉后出现呕吐清水样物,故一诊时予苓桂术甘汤温中降逆,加入炮姜,宗肾着汤之意;加大剂量的黄芪、仙鹤草补气,莪术活血行气;患者44岁未至“七七”,子宫出现异常出血,任脉受损,肝肾亏损,故予熟地黄补益肝肾、填骨髓、益真阴;佐以白茅根清血分郁热。二诊时,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经期刚刚结束,血海空虚,出现小腹胀,腰、背、肩部酸困,胃脘胀满。患者虽表现为胀满,但万不可视为实证,此人是真虚假实证,仍须以大剂量补益气血阴阳药物为主,加大黄芪、白术剂量补益脾气,砂仁防止碍胃,体现了唐远山顾护脾胃的思想。

三诊时患者双下肢沉困伴足痛改善,睡眠、情绪好转,说明熟地黄在配伍各类药物使用中是不可或缺的。《景岳全书》载:“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后人不用畏惧熟地黄过于滋腻碍胃,辨证准确,配伍合理仍可发挥熟地黄的功效,“无阴则阳无以化;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王清华 张小钰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高龄骨折手术后咳嗽水肿案

下一篇:经方治疗食后即泻、便溏6年案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