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小青龙汤加减治过敏性鼻炎案
发布日期:2025-04-11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腔黏膜病变为主的特殊病变。临床上分为常年性(持续性)和季节性(间歇性)两种。本病发作急骤,来势突然,以鼻痒、流清涕、频频喷嚏、嗅觉暂时性迟钝或丧失为主症,多因风寒、花粉或烟尘刺激鼻腔而发病。检查可见双侧下鼻甲肥大水肿,鼻黏膜大多苍白,或充血,或黯红,鼻腔内有较多水样或稀薄黏性鼻涕,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容易诊断,与感冒鼻炎迥异,虽非重症,但治疗多棘手。现代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药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金殿春临床善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且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张某,女,35岁,2025年2月28日初诊。患者自述3年来经常突发鼻痒、鼻塞、流清涕及打喷嚏,于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刻下:患者10天来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频频,嗅觉减退,伴见咳嗽咳痰,痰色白,质清稀,遇冷风及闻刺激性气味后症状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外袭,饮停于肺,肺气失宣。

治则: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宣通肺气。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10g,桂枝10g,炒白芍10g,细辛3g,干姜5g,五味子5g,杏仁10g,仙鹤草30g,穿山龙15g,旋覆花10g(布包),百部20g,紫菀15g,炒僵蚕10g,蜈蚣1条,鹅不食草10g,辛夷10g(布包),煅紫石英30g(先煎),徐长卿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

3月7日二诊:药后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较前好转,唯时有咳而上气,守上方加当归10g、熟地黄10g、砂仁5g(后下)。7剂,煎服法同上。

3月14日三诊:药后诸症蠲除,无特殊不适。守上方加甘草5g,继服7剂,巩固治之并嘱其定期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金殿春认为本病因外感风寒,侵犯肺窍所致。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故鼻为肺之门户。风寒外袭,鼻首当其冲。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寒为阴邪,易于凝滞。风邪挟寒,侵袭肺系,清窍为之闭塞,而鼻痒喷嚏以生;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失调,停积为涕,滑涓而下,不可遏止。《黄帝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本病正气虚亏为本,风寒外感为因,流鼻涕、打喷嚏等水气症候为标,是外因通过内因而产生的病理改变。小青龙汤原为太阳伤寒发汗行水的方剂,功可温肺散寒、化气行水,故用治本病,疗效较为满意。

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化内饮。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协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合,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杏仁、百部、紫菀止咳化痰;仙鹤草止咳,收敛肺气;旋覆花降气化痰;穿山龙、徐长卿祛风止咳;炒僵蚕、蜈蚣祛风止痉;辛夷花宣通鼻窍;鹅不食草肺鼻同治,煅紫石英补肾纳气。诸药配伍相得益彰,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标本兼治。

二诊加入当归可治“咳逆上气”;久病及肾,加用熟地黄可温肾治本,当归、熟地黄同用能调阴阳、补阴血。脾胃为生痰之源,故用砂仁温脾开胃;与熟地黄合用既能避免熟地滋腻太过,又能帮助熟地黄养阴填精。三诊加甘草意在和中缓急益肺,调和诸药。(杨晓明 时乐 陈婷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当归六黄汤治盗汗案

下一篇:小陷胸汤治胃痞案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