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症
发布日期:2025-07-07

不寐俗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失眠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的失眠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抑郁、焦虑、心脏病等的危险因素。本文将介绍笔者临床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验案一则。

陶某,女,50岁,家庭主妇,已丧偶且处于绝经状态。于2025年5月22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伴多梦易醒半年余。既往抑郁症病史,半年前体检发现癌症病史。症见:神清,精神一般,疲倦乏力,心情烦躁,无恶寒发热,口干喜饮,少许口苦,纳眠欠佳,长期入睡困难,多梦,半夜易惊醒,小便调,便秘,大便如羊屎样,且2~3日才一行,量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失眠(肝郁化火,热扰心神)。

治法: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枳术丸加减:柴胡25g,黄芩10g,生姜10g,法半夏15g,大枣15g,人参10g,桂枝10g,茯苓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大黄5g(后下),枳实10g,白术15g,麦冬15g,天花粉10g。7剂,日1剂,水煎服。

5月30日二诊:诸症好转,精神可,口干好转,无口苦,心情较前舒畅,纳一般,眠欠佳,入睡困难,发梦及夜间惊醒次数减少,小便调,大便可,约2日一行,舌稍红,苔白微腻,脉弦。上方去大黄、天花粉,加酸枣仁15g、夜交藤15g。7剂,煎服方法同上。

半月余随访:诉仍有入睡困难,但入睡后睡眠质量好转,夜间惊醒次数明显减少,有时入睡后可安稳睡至天亮。大便顺畅,约1~2日一次。嘱后续门诊继续调药治疗。

按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历史悠久,《灵枢·口问》记载:“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明确提出了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后世医家则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景岳全书·不寐》提到:“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肝主疏泄,若思虑过度,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且肝为罢极之本,具有藏血的功能,血舍魂,思虑过度亦会耗伤脏腑阴血,致使肝藏血不足,神魂无主,从而引发不寐。故肝经失常亦会导致失眠。

本例患者既往抑郁症病史多年,平素忧思多虑,情志久郁,肝气不舒;加之年过七七,天癸已竭,罹患疾病,思虑增加。少阳主肝胆,主气机之升降,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久化热,热扰心神,则心情烦躁、不寐;胆火上扰心神,惊惕不安,则出现多梦、易醒;肝胆火热,热灼津液,则出现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如羊屎样;忧思伤脾,脾主运化,运化失司,则不思饮食,纳欠佳。“壮火食气”,肝气过旺,消耗人体正气,遂出现疲倦乏力;肝胆火旺,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内生湿浊,与火热相合,形成肝胆湿热,则出现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成,被称为“调神方”。《伤寒论》原文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要是张仲景针对伤寒误下后邪陷少阳、三焦壅滞、神志不宁所设的经典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擘)六枚。

方中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恢复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通调三焦之阳气;桂枝温阳化气,调和营卫,肃清三焦之道;茯苓化痰利水安神;大黄通便泻火、泄热和胃、清热解毒,配柴胡可达除肝胆邪热之功。龙骨、牡蛎、铅丹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健脾安神。全方攻补兼施,兼顾表里之邪,和解少阳,可达到安内解外、调整阴阳的目的。但此患者未使用铅丹,因其含有毒物质。并于原方中加入枳术丸加强通便之效力。枳术丸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其功效为健脾消痞通便。麦冬、天花粉滋阴生津,缓解口干,并可安神。

二诊患者见诸症好转,大便较前通畅,为防泻下太过,在原方基础上减少通便之药;口干改善,相应减少生津之天花粉。考虑到睡眠虽好转但仍是困扰患者最大问题,遂酌加安神助眠之酸枣仁、夜交藤。半月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诉睡眠质量改善颇多,嘱门诊就诊调方巩固疗效。(谢枫枫 广东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尿频尿急治验二则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