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临床应用
张某,女,24岁,2024年7月28日初诊。主诉:右乳红肿热痛伴发热3天。
患者产后20天,奶量足,于3天前右侧乳腺受挤压后出现疼痛,继而出现红、肿、胀、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自服退热药安瑞克后体温可降到38℃左右,但药效过后发热又反复,于诊所输消炎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求中医诊治。刻下:怕冷亦怕热,忽冷忽热,身汗出,口干,无口苦,发病以来只吃流食,二便调。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质软,活动可,周围皮肤红、肿、皮温高。舌质红,苔浊厚腻,脉数。
辨证:湿热蕴结,热毒凝滞。
治则: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处方:蒲公英50g,瓜蒌20g,浙贝母20g,桔梗5g,天花粉20g,麦冬15g,王不留行10g,连翘15g,金银花15g,苍术10g,藿香10g,甘草10g。3剂。
另取芒硝一把,用开水化开后,凉至合适温度,以毛巾蘸取药水平敷于红肿处。
7月31日二诊:药后热退,肿消痛止,恢复哺乳。未再开药,嘱正常喂乳即可。
按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母亲常发生的乳腺疾病,主要由外力挤压或是哺乳姿势不良导致。轻者肿痛,重者寒战高热,乳腺化脓,甚至破溃流脓。西医治疗主要是抗菌消炎或手术,不但影响母亲喂奶,还会导致药物通过乳汁间接被婴儿摄入。而中医药对此病的治疗却有独到的优势,一般1剂药服下去,即可热退病减。
乳腺炎的中医病机为胃热郁滞、毒结不散,治疗原则为清胃化滞、解毒散结。处方的核心药物选蒲公英、瓜蒌、浙贝母。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改善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本草新编》载:“蒲公英妙在善能消疮毒,而又善于消火。”必须多用,一般用30~80g。瓜蒌可下乳,并能下气涤秽,具有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等作用,可缓解乳腺炎引起的胸闷、疼痛等症状。浙贝母散结消痈、清热化痰。三药共用可清可通可消。临床应注意中医治疗产褥期疾病一般需要加小剂量升提药,如桔梗,否则会有下行、断乳之弊。加天花粉、麦冬以增液滋阴,促进乳汁化源,但要注意剂量,以免导致大便稀溏。高热者可加金银花、连翘。整个组方用药可谓均是药食同源之品,以顾母亲喂奶之情,又不至伤到婴儿稚弱之体。
另,芒硝外敷可清热、软坚散结、缓解疼痛,整个治疗方案内服配合外用,效若浮鼓。
本案苔浊厚腻,予苍术、藿香以化湿泻浊。甘草甘以温补脾气。1剂热退,3剂诸症消失。(苌翠粉 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 李源 河北省宁晋县草医堂中医门诊)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尿路感染治验一则
下一篇:甘露饮加减治小儿慢性鼻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