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南阳六把神刀杏林传薪 一兼谈国医大师唐祖宣活血化瘀学验之传扬
发布日期:2023-12-05

冀文鹏  杨建宇*  王若愚  李杨  高武  高泉  张炜  张兼维

李海霞  钟丹珠  柳越冬  郭宏昌  杨硕崔  松涛  刘海燕

王世民  宋红旗  黄书龙  赵中科  唐祖宣^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唐祖宣医学工作委员会(河南邓州474150)

【摘要】“南阳六把神刀”是医圣张仲景活血逐瘀6首方子治疗杂病取得神奇疗效的誉称、尊称,分别是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鳖甲煎丸、抵当汤、大黄䗪虫丸。以国医大师唐祖宣为代表的名老中医专家,传扬了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之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关键词】南阳六把神刀;活血逐瘀;经方;唐祖宣;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鳖甲煎丸;抵当汤:大黄魔虫丸;医圣文化:张仲景

中医药活血化瘀疗法,也有叫治则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医活血化瘀临床肇始于《神农本草经》,最早理论论述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发展在近现代,鼎盛于当今20世纪,再创辉煌应该是21世纪。医界传奇的“南阳六把神刀”就是专指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六方的传薪与临床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症的神奇疗效。由于各种原因,“南阳六把神刀”之传奇及其传薪,虽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神奇,现代的科研也在做多方面的实证研究,但显化宣传的声音声势却日渐式微。鉴于此,以国医大师唐祖宣活血化瘀之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为契机,围绕“南阳六把神刀”传扬之几个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1“南阳六把神刀”之传奇

“南阳六把神刀”有传奇诸多版本。据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志远国医大师所言,“南阳六把神刀”是杂方派医家对医圣张仲景活血逐瘀六方的称赞,六方分别是:①桃核承气汤;②桂枝茯苓丸;③下瘀血汤:④鳖甲煎丸:⑤抵当汤;⑥大黄廑虫丸。这在《国医大师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下册第377页有专门论述,并且还举例1982年在青岛用下瘀血汤加减治疗一类风湿关节炎的验案。

据南阳中医药管理局冀文鹏主任中医师回忆跟师唐祖宣老学徒期间,唐老明确讲,他在学徒跟师时,他师父讲课时告诉他“南阳六把神刀”应该最早于明清、民国之初期,尤其在华北、华中一带医界盛行。唐祖宣老行医近60年,十分重视活血化瘀的临床研究和实验、药理学研究,由唐老领军研制的“脉络舒通丸”“脉络通颗粒”中成药新药,均是在医圣张仲景活血逐瘀和“南阳六把神刀”的指导示范下完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脱疽、心脑血管病,更离不开“南阳六把神刀”的指导和启发。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学人、掌门人杨建宇教授指出,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善于虫药攻克疑难杂症,正是“南阳六把神刀”医圣张仲景对虫类药高度集中应用的历史再现,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虫药应用现代升级“2000版”朱氏版本。以陈可冀院士为首的国家级活血化瘀研究团队的科研学术起源与理论指导,与“南阳六把神刀”必然密不可分!南阳王氏中医传人,著名中医泰斗吴大真、王凤岐的徒弟王世民教授也十分认同此观点,南阳王氏中医内外妇儿杂症的治疗,均离不开活血化瘀的应用,即“南阳六把神刀”的具体理论指导。中和医派创始人、郑州新华中医院郭宏昌教授指出:活血化瘀在中医药临床应用堪称无敌,中和医派创始代表人、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的“角药”组方中,第一组药必有“丹参”,也是明证。辽宁中医药大学柳越冬教授再次肯定“南阳六把神刀”传奇时讲道:“南阳六把神刀”活血逐瘀之理论指导及其临床应用,是目前中医药的半壁江山的支撑,广泛地应用在中医药临床各科,这是中医药其他治则、治法、疗法都不可比拟的伟大传奇!

2“南阳六把神刀”显化宣传式微析要民国时期之后,中医药界对“南阳六把神刀”的显化宣传明显式微。大家对此见仁见智。南阳仲景堂王若愚院长认为:明清及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从思想上动摇了中医药理论及学术发展的根基;20世纪的五四运动。高举“赛先生”“德先生”大旗的狂热与过激,直接从理论上大面积否定国学,攻击国医,在理论学术氛围方面直接伤害中医,导致从思想、理论、学术上,中医药发展之式微。唐老弟子、南阳市名中医、张仲景养生院宋红旗主任医师指出: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取缔中医案直接破坏了中医药发展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了思想界、理论界,以及中医药人和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使中医药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自然,“南阳六把神刀”的显化宣传必然受到严重冲击。事实上,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医药的肆意攻击和无限制的怀疑与否定,以西方哲学思想为主导的贯以“科学”名义的西医大行其道,乃至具有实证医学思想的《医林改错》受到热捧,而今,只要大家提到活血化瘀,尤其是业界年轻人,首先会想到的是王清任的系列活血化瘀方子,如通窍活血汤、会厌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等,根本就不会想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诸多活血逐瘀之经方,更不知道有“南阳六把神刀”治疗疑难杂症之神奇,也很难想象他们会认识到后世诸多活血化瘀良方均是在“南阳六把神刀”之理论指导而来之学术溯源,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百废待兴,中医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虽然期间也受到过原卫生部领导同志旧思想的影响,但毛主席党中央及时纠正了原卫生部的错误,使中医药发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活血化瘀之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也在业界广泛开展。唐老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李海霞教授坦言:活血化瘀的多方面多层级研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融合西医微循环新理论,使中医药活血化瘀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的支撑和实证证实,中医药活血化瘀的研究成果丰硕,涌现许多中成药新药、中药植物提取药,还有诸多的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新理论,并且获得了国家级最高奖励。然而,“南阳六把神刀”的宣传却没有得到强化。对此,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高武会长分析,有以下主要原因:一方面,当时全国都在“破旧立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的重点放在了“更新”;另一方面,当时亟须解决广大群众基础卫生医疗,大力培养赤脚医生,对中医药的学术认识一定会受局限,对中医药经典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深度都受到时代的影响而得不到强化、深化,这就有意无意地封藏了“南阳六把神刀”。

著名经方大家、唐老入室弟子、南阳市名中医、有“小儿经方医圣”之誉的南阳张仲景医院张炜教授指出:从新中国活血化瘀学术发展本身来讲,“南阳六把神刀”宣传工作没有得到强化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新中国活血化瘀学术研究国家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当时学术领军是岳美中老先生,其重要的助手就是现在的陈可冀院士。而岳美中先生自学中医的首部著作是具有中西汇通思想的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而很受热捧的《医林改错》之王清任又是他的同乡唐山人,并且在唐山、北京行医,更具实证的更新意义的学术思想对岳美中先生的影响是必然的。而陈可冀院士,则是1954年福建医学院西医专业毕业,北上“西学中”,来到了西苑医院。我们不难看出,岳美中先生、陈可冀院士活血化瘀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体系,基本上是中西汇通,或者是中西医结合,当时叫得很响的“新医药学”,再加上当时的国家形势、政治思想方向等,再强化宣传“南阳六把神刀”显然不合时宜,不大可能,也不太现实。对此,著名文化学者、南阳医圣祠博物馆原书记、副馆长张兼维大师指出:任何一门学问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社会生态环境,尤其是更具有人文精神的中医药学,其学术的进步、事业的发展是和当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南阳六把神刀”宣传式微,也是时也、运也、命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南阳医圣祠博物馆刘海燕馆长指出: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把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药国粹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5月12日走进南阳医圣祠,为中医药站台,为中医药点赞,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航向。我们强化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南阳六把神刀”的学术推进和文化宣传应该恰逢其时,顺势而为。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书记、高泉副会长对此给予再次肯定。他认为,在国医大师唐祖宣老的领导下,当今强化“南阳六把神刀”宣传及学术推进,这是践行伟大中国复兴梦、中医振兴梦!这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具体举措,这是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发展的新亮点,是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的基础性研究和临床拓展研究,是中医药活血化瘀“南阳六把神刀”理论、科研、临床、调护、研究在新时代新征程走向新辉煌的新启航!

3“南阳六把神刀”方药简述

“南阳六把神刀”是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神效的6首经方的美称,现简要介绍其方药:

3.1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具有活血逐瘀、清热散结之功效,是专用于伤寒蓄血、热结膀胱等病症的高效经方,

方药: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

调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白云阁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3.2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专用于妇人症块,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等病症的高效名经方。

方药:桂枝、茯苓、牡丹、芍药、桃仁各等分。调护: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可渐加至三丸。

原文:“妇人宿有瘾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白云阁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3.3 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是具有活血逐瘀、止痛之功效,专用于瘀血低热及产妇瘀阻腹痛等病症的高效名经方。

方药: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廣虫(去足)二十枚。

调护: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原文:“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此为有瘀血。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必腹中有瘀血著脐下也,下瘀血汤主之。”(白云阁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3.4鳖甲煎丸

整甲煎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专用于胁下症块的高效名经方。

方药:鳖甲、柴胡、黄芩、大黄、牡丹皮、䗪虫、阿胶。

调护:上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原文:“问曰:‘疟病以月一发者,当以十五日愈。甚者,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必有疟母。治之宜鳖甲煎丸。””(白云阁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又方:(现流行的《金匮要略》版本方)

整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藏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䗪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窠四分(炙),赤消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又有注:《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廣虫五分,无鼠妇、赤消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3.5抵当汤

抵当汤是具有活血逐瘀之功效,专用于治疗太阳蓄血、妇人经水不利等病症的高效名经方。

方药: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调护: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啐时,当下血:着不下者,更服。

原文:“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者,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妇人时腹痛,经水时行时止,止而腹行者,抵当汤主之。”(白云阁木刻版《伤寒杂病论》)又《金匮要略》文:“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3.6大黄廣虫丸

大黄廑虫丸是具有活血破瘀、通经消癥之功效,专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虚劳内有干血之五劳虚极及症瘕、闭经等病症的高效名经方。

方药:大黄十两,甘草三两,黄芩二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水蛭百枚,虻虫一升,蛴螬一升,芍药四两,地黄十两,干漆一两,廑虫半升。

调护: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廑虫丸主之。”(白云阁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注:现代国家药典之大黄廑虫丸方中,用土鳖虫替换了廑虫。存疑。

针对活血化瘀之“南阳六把神刀”之六方,唐老弟子、中和医派创始传人、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长李杨教授总结两大特色:一是方多下行,通行下焦居多。其中五方均有大黄。《神农本草经》言,大黄主下瘀血,安和五脏,推陈致新,破腹中之邪积。是见医圣仲景应用“经药”之精准。二是方中多用虫类药,充分运用虫类药善于通经活络、搜剔沉邪、破结通闭、散结活血之功。六方中四方有虫类药,廣虫在三方中凸现。不过,鳖甲煎丸中乌扇可不是虫类药,而应该是射干,即《神农本草经》中鸢尾,主治蛊毒邪气,破癥瘕积聚,去水,等等。

此外,尤其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南阳六把神刀”虫类药的应用调护中,虫类药之“熬”之用法,并不是当今之水煮,而是“干煎”之意,与“炒干”“焙干”类同。并且,虫类药多用作散剂、丸剂直接入药,大多不做高温长时间的煎煮。这也是杨建宇教授讲课时经常引用他的另位临床中药学师父、神农本草经第一人、著名的中药学泰斗祝之友教授的观点,也是杨建宇教授所倡导的“经药”概念体系中的重要学术观点。

4国医大师唐祖宣活血化瘀学验的传扬国医大师唐祖宣从小立志当医生,坚持近60年“给群众看病,我永远不收挂号费”,田间地头、农舍厅堂,随时为老百姓诊脉看病,永远和气待人,践行大医精诚精神。连任数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民为国献计献策,为《中医药法》奔走30年。在学术上,坚持读书写书看病,永不懈怠,几十年如一日,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书籍百十余部,是中医药治疗四肢血管疾病的奠基人,尤其是在活血化瘀和温阳经方应用的学术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南阳仲景书院经方精英班学员、南阳蒲山医院黄书龙院长指出,对于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南阳六把神刀”的传扬,唐老在几十年临床中,十分重视活血化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有关的论文有近百篇,还有直接用活血化瘀治疗阳痿、不孕、脱疽、心血管病……还有直接运用抵当汤经验的论文,这都是对“南阳六把神刀”之传扬。唐老在传扬“南阳六把神刀”方面是我们南阳后学的榜样,是全国中医学习的典范。

为了简要说明唐老在活血化瘀“南阳六把神刀”的传扬贡献,重点介绍以下唐老的两个新药的组成和唐老推荐给大家的活血化瘀养生方子,以彰显唐老对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的学术传承。

4.1脉络舒通丸

组成:黄芪、金银花、黄柏、苍术、薏苡仁、玄参、当归、白芍、甘草、水蛭、蜈蚣、全蝎。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祛湿消肿。

主治:用于湿热瘀阻脉络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非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下肢肢体肿胀、疼痛、肤色暗红或伴有条索状物。

药品类型:中成药,处方药,医保乙类。

4.2脉络通颗粒

组成:川芎、丹参、当归、党参、地龙、葛根、红花、槐米、木贼、柠檬酸、山楂、碳酸氢钠、维生素C。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用于胸痹引起的心胸疼痛、胸闷气短、头痛眩晕及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上述诸症,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药物类型:中成药,处方药,医保乙类。

4.3唐祖宣活血化瘀酒

组成:丹参100g,黄芪200g,当归100g,枸杞子100g,金银花200g,白酒5斤。浸泡一个月后可用,每日按50~100g,分2次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养护心脑血管。

适宜人群: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及预防。调护:居家饮用,选中低度白酒为佳。类型:养生类药酒。

国医大师唐祖宣老之活血化瘀经验与学术著作颇丰,传扬“南阳六把神刀”成就巨大,在此挂一漏万,希望大家关注研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杨硕主任中医师指出:从以上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师爷唐祖宣老对“南阳六把神刀”活血化瘀学术精要的传承,如,虫类药物的使用,清热药的应用,乃至养生药酒中活血化瘀的专设,足显我师爷唐老对活血化瘀攻克疑难杂症的临床特色。事实上,活血化瘀已深深地贯穿在了每位中医药人的脑海中,全国研究活血化瘀的课题层出不穷,发表论文汗牛充栋,为了进一步传扬“南阳六把神刀”,为了更广泛推广唐祖宣老的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特在南阳成立“河南仲景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国医大师唐祖宣南阳六把神刀传承研究所”,专门协调有关宣传、传扬“南阳六把神刀”及唐老学验工作,进入常态化、可持续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界对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南阳六把神刀”的传承之大旗,一定会在全国各地中医临床高高飘扬!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在国家的中医药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的领导下,我们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南阳六把神刀”的传扬,一定会为健康中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定会走向新的辉煌!

上一篇:名医名方 罗氏痛风汤

下一篇:经方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验案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