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医案
王某,女,53岁,2023年11月10日就诊。身高约155cm,体重约70kg。主诉:全身起红色斑点1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出红色斑点。全身起红色斑点前3小时会有全身大小关节、腹部疼痛,紧接着全身出芝麻大小的血斑,4~6小时后全身血斑慢慢消退。严重时每天发作1次。平素很少出汗,余无不适。舌淡,苔黄腻,脉沉。曾在某医院就诊,检查血小板等未发现明显异常,未查出过敏源,服用抗组胺药物2周无效。
诊断:紫癜(风寒束表证)。
方用葛根汤加附片、石膏:葛根45g,麻黄12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30g,大枣20g,石膏30g,白附片20g,干姜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
11月17日二诊:已无关节疼痛、腹痛,皮下出血好转5成。守上方加牡丹皮10g,6剂。煎服法同上。
11月24日三诊:局部红斑皮下出血仍发作。守上方5剂。煎服法同上。
12月8日四诊:只在腹部出现少量红斑。守上方5剂。煎服法同上。
12月15日五诊:皮肤红斑已无。守上方去白附片、牡丹皮,麻黄增至15g、生石膏增至45g,加黄芩15g。5剂。
12月22日六诊:皮肤红斑仍未发作,但患者担心复发,嘱守上方6剂,建议隔天服中药1剂。
按 这是笔者第一次治疗过敏性紫癜,最初听到患者讲述全身起红斑时,笔者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下手。但中医诊病的过程就如同侦探,笔者尝试进一步细问以探寻答案。随即询问:发作前有什么症状?答:发作前3小时全身关节、腹部会持续疼痛。听到回答后笔者顿时有了信心,痛为寒邪所引起,最终导致病邪瘀痹在皮肤,治疗应以通痹散寒。笔者又问:平时容易出汗吗?答:很少。患者体型偏胖,是体力劳动者,肌肉结实,平素又很少出汗,为全国名中医、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黄煌所说的“麻黄体质”。患者全身皮肤起红斑,病位为表,起红斑一般认为是有血热,需要清热凉血,但发作前3小时全身关节痛和平素很少出汗表明是体内有寒而邪无出路。若解决了全身关节疼痛和发汗,那红斑自然也会消失,随即决定使用解表散寒的葛根汤加附片通痹,加石膏清里热。
新版《中医外科学》教材认为过敏性紫癜治疗早期应以清热凉血、活血化淤为主。那为什么用葛根汤有效呢?笔者带着疑问在广州游学时向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赛美请教。她说可能是葛根汤改善了患者肌表血管的通透性。
过敏性紫癜,中医叫“葡萄疫”,首先载于明代的《外科正宗》,“此症多生于小儿,盖感四时不正之气,郁于肌肤不发,发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头面遍身随处可发。”历史上可供参考的医案较少。可能是这个病古代并不常见,今天反而很常见。最近笔者与皮肤科医生讨论此案,了解到过敏性紫癜发作前全身关节疼痛和腹痛比较普遍性,希望这则医案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马进疆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蒋健分阶段调经治痤疮经验
下一篇:茵陈五苓散治高尿酸血症验案一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