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茵陈五苓散治高尿酸血症验案一则
发布日期:2024-08-27

舒占钧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临床擅长肾病的治疗,如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2~4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肾功能,疗效突出。笔者有幸跟师学医,曾目睹舒占钧用中药将尿酸在2周内降低了近600μmol/L,现将验案整理分享如下。

患者男,25岁,2024年5月18日初诊。主诉:高尿酸血症多年。经多处治疗,尿酸常在800μmol/L左右,自感腰酸沉重,无畏寒肢冷,无关节红肿热痛。舌淡,苔薄白腻,脉细弦长。既往有腰骶椎隐裂伤病史。辅助检查:5月12日尿酸872.14μmol/L,5月18日尿酸超过1011.20μmol/L,尿常规示:酮体(3+),蛋白质(1+)。

诊断:西医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中医诊断为虚劳(脾虚湿盛)。

方用茵陈五苓散:茵陈30g,炒白术30g,茯苓60g,猪苓30g,桂枝30g,泽泻30g,附片30g,炒苍术30g,牛膝18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

5月31日二诊:患者服药1周后,自感周身轻松,腰酸沉重明显缓解,因在外地出差,按原方购药1周,继续服药。刻下:无腰酸沉重,偶有腹胀。舌暗淡,苔薄白水滑,脉细弦长。今日门诊复查尿酸437.60μmol/L,尿检阴性。守原方加厚朴12g。7剂,水煎服,日1剂。

按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湿浊潴留所致。湿浊为水液代谢失常产物,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其发病外因多为受风寒、触冒水湿;内因多由饮食不节、恣啖肥甘、饮酒过度致脾胃损伤,或因劳倦、思虑过度,伤脾所致。脾虚胃弱,升降失职,水液运化失司聚而成湿,水湿内蕴,留驻关节,日久则易化热。《素问·上古天真论》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由于肾与膀胱相表里,多数医者更倾向于肾阳是膀胱气化之源。但在《伤寒论》中,水气内停、小便不利的病证,主要归于太阳病脉证之中,而非少阴病脉证之内,可见张仲景尤为重视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如小青龙汤证、五苓散证、甘草附子汤证等,均是太阳病中治疗水气病的方剂。因此舒占钧治疗水气内停诸证十分重视足太阳膀胱经本经阳气的气化作用,善用桂枝通阳化气,而不是肾气丸。

根据仲景所述五苓散方证的成因、病机及临床应用之功效,“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各医家均认为此方是治疗水湿内停之证的常用方剂,故临床上因脏腑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失司而出现水湿内停或津液输布障碍等证皆可运用。此方切中高尿酸血症的太阳经气化不利、湿浊为患之主要病机,可使湿浊渐化,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故选此方为基本方,方中桂枝宣心阳、助气化,利膀胱之水;茯苓、猪苓味皆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健脾利水渗湿;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水渗湿;茵陈味苦,性寒,归肝、胆、脾、胃经,清热利湿,以防湿蕴日久化热。

阳气亏虚,气化不利,阴浊之邪聚集于体内,故治以温阳祛湿法,用辛温或甘温的药物治疗湿邪,加附子、甘草、白术、桂枝组成甘草附子汤,《金匮要略》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本案通过温阳化气、祛湿清热,改善膀胱气化失司功能,服药2周,使尿酸从大于1011.20μmol/L恢复至接近正常。(潘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葛根汤治过敏性紫癜案

下一篇:房定亚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案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