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医案
患者男,89岁,2018年7月16日初诊。主诉:不思饮食、心下胀满2天。患者于1周前因脱疽入住某院周围血管病科。2天前突然出现胃纳不佳,不欲饮食,于7月16日晚出现水入即吐,遂来诊。刻下:自觉心下部如物堵塞,如巴掌大,不欲饮食,水入即吐。形体瘦弱,小便少,大便近2日未行。无口干、口渴等症。舌质略红,苔黄略燥,脉弦有力。
诊断:水气病(脾虚气滞)。
治则:行气散结,健脾化水。
处方:枳实20g,白术40g。2剂。煎服法:以水1000ml,煮取600ml,分3次服。
于当日夜间即服,嘱其徐徐咽之,未见拒水之征。第2日正常服药,1剂后患者即可少啜稀粥,2剂后患者症状消失。后予糜粥以自养,以复其正气。
按 仅观其舌,应考虑为热证,然审察病机,实为水饮内停,气机阻滞不通,不能载津上承,故出现舌略红、苔黄略燥之症,结合其口不渴、水津不入,故辨证为水气内停。服药2剂后,其黄苔转淡,舌润含津,亦为其佐证。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有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脾胃之气畅运有赖于阴阳之调和,无形之气集聚可导致有形之实形成,治疗的关键是促进气的运行。此患者脉象弦实有力,舌黄苔燥,常理多投之承气之剂,愚认为当从行气入手,以阴阳为纲,通过促进周身之气运行,畅利三焦,推动阴凝之邪,亦为气分水饮证之治则。枳术汤为《伤寒论》代表方之一,原文用以治疗“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本案中以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结;白术甘温补虚、苦温燥湿,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合用补脾气而不壅,逐水饮而不伤正气。
枳术汤原为仲景所用方,原方枳实与白术比例为:枳实七枚,白术二两;后世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改汤为丸剂而成枳术丸:白术二两,枳实一两,以奏“治痞,消食,强胃”之功。虽本案中枳实、白术比例为1∶2,然笔者以为此患者高龄,体质略差,恐枳实破气之力过强,故倍用白术以健脾胃而缓其破气之功,同时顾护正气,以达到祛邪而不伤正之功。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气散则水饮得以温化,水津运行以复其常。治病求其本,方证对应,故能收“一剂知,二剂已”之功。(杨子庆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反复口腔溃疡伴下半身冰凉治验一则
下一篇:五方合用治颈部皮肤瘙痒伴睡眠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