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医案
胁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最早在《灵枢·五邪》中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究其病因考虑为外感于邪﹑内伤肝肾;临床中多以实证为多,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多从肝而治。江苏省太仓市名中医,太仓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葛友庆用丁氏升降汤加减治疗胁痛验案一则,与同道共飨。
金某,男,67岁,2023年10月31日首诊。主诉:左胁下隐痛2年余,加重5天。患者2年多以来一直自觉左胁下无明显诱因下隐隐作痛,与季节﹑饮食情况无关,自诉曾多次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天来又发作并加重,故来就诊。刻下:左胁下疼痛,伴嗳气偶作,纳可,二便正常,睡眠不佳,半夜易醒。舌红苔白,脉细弦。
诊断:胁痛(气滞血瘀)。
治则:疏肝行气止痛。
处方:醋柴胡10g,炒枳实10g,炒白芍20g,炙甘草6g,广郁金10g,川楝子10g,枇杷叶10g,延胡索10g,牡丹皮10g,炒山栀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11月7日二诊:诉服药后胁痛有所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及程度减轻,纳可,便调,睡眠略有好转。守原方去广郁金,加丹参20g。7剂,煎服法同前。
11月14日三诊:诉服药后胁痛偶有发作,纳可,便调,睡眠略有好转。守原方去延胡索,加丹参20g、香附10g。14剂,煎服法同前。3月后随访,胁痛未再发作。
按 胁痛是以两侧或者一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往往现代医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是一种自我感觉的疼痛症状。《素问·藏气法时论》载:“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故知肝病为胁痛主要原因,肝脏恶抑郁,喜调达,“悲哀恼怒,郁伤肝气。”肝气郁则足厥阴肝经循行之两胁处往往会出现郁而不通,不通则痛。又因肝处中焦,乃三焦气机上下之道,故以调畅气机升降为治疗大法,医者不可不明,明医理方可遣方药。
本案选方丁氏升降汤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丁光迪自拟的调节升降气机的常用方。方以四逆散为方底,去芍药,加入广郁金、牡丹皮、枇杷叶组成。用以升降气机,主治胁痛及肝胆疾病。丁光迪认为肝经布于两胁,为人体阴阳升降的通道,肺胃之气上逆,肝胆之气疏导失司皆可导致两胁疼痛,方中柴胡、枳实,一升一降为君药,广郁金、牡丹皮、山栀疏肝利胆为臣药,白芍、甘草合为芍药甘草汤,养阴柔肝以缓急止痛,川楝子、延胡索皆可理气止痛为佐药,枇杷叶清肺降气为使药。患者服药7剂,复诊时诉有所好转,故去延胡索,加用活血之丹参以助气血通畅,三诊加香附助柴胡加大疏肝之力,皆是巩固之前的治疗作用,已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徐军奇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金浪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经方治疗食后即泻、便溏6年案
下一篇:刘同坤用经方治杂病验案四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