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半剂白虎汤退高热
发布日期:2024-12-17

刘某,男,68岁,2024年12月2日初诊。主诉:高烧不退2天。患者就诊前2日外出触冒风寒,第2日开始恶寒、发热,自行服用荆防颗粒,后嗓子疼又改服感冒清热颗粒加北豆根胶囊,但发烧一直未解,翌日更是高烧不退,体温最高近40℃,服用布洛芬后体温略降,不能退至正常体温。

刻下:体温38.9℃,不恶寒。自觉浑身难受,但又无法言说,烦躁不已。汗出不止,但发热不解,口渴引饮。腹中胀满,不欲食。头疼、头晕,前额、眉棱骨位置尤甚。舌暗红,微浊腻。

辨证:阳明热盛,兼有湿邪。

治则:清热生津,除湿止痛。

处方:苍术15g,生石膏(先煎30分钟)50g,知母15g,甘草6g,白芷10g,神曲10g,连翘20g,大米1把。2剂,水煎服。

患者当晚服药半剂后约半小时即汗出透彻,身凉、烦渴得解,安睡一夜。

按 患者素为酒客,平日体内燥热较盛,加之此次罹患伤寒后服药不当,病重药轻,发汗不彻而转属阳明。其高烧不退、汗多而渴、烦躁、腹满等均为典型阳明病的表现,正如《伤寒论》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第185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处方以白虎汤清热生津,加苍术疏化湿浊、健运脾胃,白芷辛温发散,对阳明之前额痛、眉棱骨痛有良效。神曲顾护脾胃,亦可中和石膏寒凉之弊。连翘可清透里热郁热,解除热扰胸膈之烦躁。患者告知当晚服药半剂后约半小时即汗出透彻,身凉、烦渴得解,安睡一夜。翌日晨起腹胀不再,开始排气,并顺利排便一次,便质极干,流清涕少许,仍有些许头晕。觉身体偶发酸痛之感,乍在四肢、乍在腹中。

其流清涕应为人体服药后阳气发越,驱邪外出之相,临床上往往会以汗、涕、唾、便等形式表现出来;身体乍发疼痛,应和津液耗伤有关,为“肉瞤”之表现。嘱其清淡饮食为主,候津液自复,则病去体安。

类似白虎汤证的患者,在当下的基层中医诊所实际上已经很难碰到,因为数十年来教育、认知、观念的改变,导致当下这类高热患者大多都选择了去医院接受西医输液治疗,殊不知中医智慧最让人震撼之处正是在于对外感发热疾病的治疗。一部中医史,其实就是一部古人与外感热病的斗争史,而会不会治疗外感类疾病,最能衡量一个中医大夫的临证水平。临床中真正把外感病的诊治学懂了、会用了,中医水平才算基本合格。

翻看古人医案会看到,治疗外感病很多都是“半剂知,一剂已”,甚至很多“半剂已”。因此,临床实践中运用《伤寒论》的思维方药体系治疗外感病,切记不能给患者多开药,一般掌握在最多开2~3剂为宜,且还要随时和患者及家属保持沟通,不然容易引发其他问题。(巩志宏 李源  河北省宁晋县草医堂中医门诊)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经方治愈脉管炎截肢术后创口久不愈合

下一篇:柴胡桂枝汤治经行感冒案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