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四逆散化裁治疗顽固性失眠合并尿意窘迫
发布日期:2025-07-31

张某,女,42岁,2022年6月8日初诊。患者为某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素以工作勤勉著称,然近5年受失眠困扰,3个月前又添尿意窘迫症状,身心俱疲,遂求诊于中医。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5年前逐渐出现入睡困难,每晚需服用艾司唑仑(2mg)才能浅睡3~4小时,且多梦易醒。近6个月症状加重,即使服用安眠药也仅能维持2小时睡眠,日间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3月前又出现尿意窘迫症状,白天排尿次数达10~12次,每次尿量少,排尿前小腹坠胀、尿道灼热感明显,夜间起夜3~4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曾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失眠症”“膀胱过度活动症”,服用劳拉西泮、托特罗定等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除失眠、排尿异常外,伴胸胁胀满、善太息、情绪烦躁、纳差、大便干结。观患者神志尚清,然精神倦怠,双目下有青黑之色,面色略青,形体中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寸关部尤显。

诊断:顽固性失眠,神经源性膀胱。

辨证:肝郁气滞,肝脾不调。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宁心安神,通利膀胱。

处方:柴胡15g,枳实12g,白芍20g,炙甘草6g,栀子10g,黄芩10g,茯神15g,远志10g,夜交藤30g,合欢皮15g,车前子10g(包煎),瞿麦10g,生大黄6g(后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15日二诊:自述胸胁胀闷减轻,口苦咽干缓解,大便每日一行,已不干结。失眠有所改善,入睡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夜间醒1~2次,醒后约半小时可再入睡。尿意窘迫症状稍缓,白日如厕间隔延至2小时左右,夜间如厕3~4次,小腹坠胀感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此为郁火渐清、气机渐畅之象,效不更方。微调方药,去生大黄(因大便已畅),加炒枣仁15g,续服14剂,用法同前。

6月29日三诊: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双目青黑减退,面色转润。自述每晚可睡5~6小时,入睡顺利,夜间醒1~2次,醒后能较快入睡。胸胁胀闷基本消失,饮食渐香,食量恢复如常。尿意窘迫显著改善,白日如厕间隔3~4小时,夜间如厕1~2次,尿意急迫感大减,排尿较前通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此时肝郁之火已平,膀胱气化渐复,仍需巩固疗效。调整处方: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5g,炙甘草6g,茯神15g,远志10g,夜交藤20g,合欢皮12g,炒枣仁15g,山药15g,白术12g。14剂,煎服法同上。

7月13日四诊:患者诸症悉减,每晚安睡6~7小时,睡眠质量佳,白日精力充沛。尿意窘迫症状消失,白日如厕如常,夜间基本不起夜。情绪平和,工作中亦能从容应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为防复发,以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之方善后。上方柴胡减为10g,合欢皮减为10g,去枳实、远志、夜交藤,加太子参15g。共服14剂,以固疗效。

按 患者前后共服药49剂,经四逆散化裁治疗,顽固性失眠与尿意窘迫之症均获痊愈。半年后随访,患者睡眠正常,尿意如常,情志舒畅,工作生活皆恢复常态,未再复发。本案以顽固性失眠合并尿意窘迫为主要表现,看似两症独立,实则同源,皆由肝郁化火、气机失调所致。中医治病,重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患者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为发病之根,郁火扰心则失眠,气机阻滞、膀胱失司则尿意窘迫,故治疗以疏肝解郁为核心,兼顾清热、安神、利尿,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则诸症自除。四逆散虽为治“四逆”之方,然其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之效显著,为后世治疗肝郁证之基础方。本案根据病情加减,既守四逆散调畅气机之宗,又随证加入清热、安神、利尿之品,体现了“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的辨证论治思想。此外,本案治疗过程中,亦嘱患者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适当散步、习练八段锦以助肝气疏泄,“三分治,七分养”,身心同调,方得全功。可见,对于情志相关疾病,除药物治疗外,情志调摄亦是不可或缺之法。(汪正明  安徽省合肥市德睿堂中医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环状肉芽肿治验一则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